过气歌手 自由写作
微博@万盏星屑
AO3@wenjiu333
 
 

【瓶邪】我在帝都修文物(5)

前文:(1)(2)(3)(4)

好像爆了个字数。本章写的有点丧,毕竟交代小哥的过去,写着写着越发觉得无比契合。考古的确是个寂寞又心酸的行业,可我们也有我们独一无二的喜悦和追求,而我甘之如饴。


(七)

吃瓜八卦会上吴哥和师兄的缺席,是因为他俩被Boss叫走确认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——洛庄汉墓铁嵌金银车马器。

上午马骨结束,下午新项目就紧锣密鼓地开始进行。说是新项目也不尽然,这批铁器移交单上记载的移交时间是三年前,2014年,经办人Boss和师兄,由济南市考古所提取至社科院文保中心,提取记录上每一件的现状都写着有修复/粘接痕迹——也就是说,这批铁器在济南市考古所曾经初步修过一次,时隔多年移交社科院再彻底修复完成。

当时一共送过来两批,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批一共十七件,分析检测全部在14年底完成,其中IC和XRF*还是在我校做的,最复杂的当卢*和其余几件铁泡的除锈和补配工作全部完成,正是当年师兄亲手做的。不过也有几件一点没修,就连修过的几件也都是半成品——补配之后,基本工序起码还有缓蚀和表面封护。

吴哥跟我说了下这复杂的历史背景,冥思苦想了半天,最后还是求助了正在翻找什么的师兄:“小哥,这批铁器存在哪个保险柜,你还记得不?”

我一边默默吐槽修复这种事都能不一次性做完,隔三差五还每次都隔几年十几年,一边眼看着师兄想都没想就准确走向修复室某角落的保险柜——三年前经手,中间起码每年做几个甚至十几个新项目,他居然还对曾经的储藏位置记得这么清楚,不愧导师几年如一日地挂在嘴边吹。

等保险柜打开我就傻了眼,十七件铁器分散放在四五个大纸盒,文物编号倒都挤挤挨挨写在小签子上清晰可见,问题是有好几件都是残损,一整件断裂成十几小块,没有移交时的初始记录,完全分不清哪件是哪件。

吴哥交给我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核对编号,把每一件分开并确认修复程度,他则去办公室电脑上调取这批当年的电子修复档案和考古发掘报告。我看着这一片狼藉,颇有些懵逼。

而师兄默默地伸出了援手。他拿着一叠纸质资料递给我,并且难能可贵开口解释了起来:“这是这一批的修复档案手写页,已经修复过的在档案中都有记录。第一页是移交记录单,每件文物的编号、初始记录和照片都在,你对着照片和编号整理,每一件按照档案里的修复情况写修复进展。”

有了原始记录,整理工作瞬间变得容易起来。按照文物编号开头的数字“9”,我很快确认了这批的来历——洛庄汉墓9号陪葬坑,发掘于2002年前后,是一个马和狗的仪仗陪葬坑,出土陪葬品主要是金、银和铁的马具。

2002年出土,14年移交,17年才翻出来继续修,我对文物修复行业的现状第一次有了实质性的担忧。而还没等我担忧完,吴哥也从办公室过来,带来了新的坏消息:这批当年移交时没有附加任何考古学资料,什么也没有,只有这批光秃秃的文物。

不过这主要是给保护修复报告的书写带来困难,对我们目前的修复过程倒真没啥影响。嵌金银铁器算是比较好修的一类,首先是除锈,机械除锈配合化学除锈,原始表面*以金银层的位置为准,将金银层全部露出即可。这批铁器已经全部矿化*,没有金属芯,因此没有铁本体和锈蚀的明确分界线,现在有了金银作为明确标志,对除锈的分寸大有好处。

除锈之后,还需进行脱盐、拼对、粘接、补配、随色、缓蚀、封护等一系列过程,我负责的是一件残损的马镳,碎成二十几块,其中十几块都是不足小拇指大小的锈渣,索性上面也没金,不需要除锈。除了是否要进行脱盐还需要氯离子滴定来决定外,目测其他所有工序都要走一遍。

不过这批铁器由于有修复痕迹——大部分基体表面锃光瓦亮,这是表面曾经涂刷了B72*用于粘接或封护的直接证明。在开工的第一个下午,除了准备工作以外,我们的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处理了这层亮晶晶的B72——用浸透丙酮的脱脂棉包裹文物,并用塑料薄膜从最外包裹严实,放在通风橱内。在下班前拆开,B72已经溶解在丙酮中转移到脱脂棉上。

尽管有通风橱加持,但那天下午我还是体会到了久违的被丙酮味支配的恐惧,异常酸爽,那几天我闻什么都觉得有那种有机物特有的气息,并从那时开始坚定了在修复室戴口罩的优秀传统。

除锈于第二天上午正式拉开序幕,参与人包括吴哥、师兄、王哥和我,剩下的各位则继续在修复室外间修青铜器。王盟——他不是正式实习,没有具体工作,主要的任务是围观学习,因此在我们和青铜修复组之间打酱油,并时不时被吴哥打发去帮忙做点小事。

那是令人记忆犹新的艰难且漫长的两周,以打磨机和砂轮为主,先进行机械除锈,对于过于致密的锈蚀,用脱脂棉滴加5%草酸湿敷,之后继续打磨,偶尔还要使用到5%的双氧水。在打磨机和通风橱的蜂鸣中,为了给枯燥的除锈工作增加点乐趣,我们每个人依次用手机放歌,暴露了自己的曲库,王哥是90年代金曲,吴哥是各种经典的欧美音乐,我走在时尚最前沿,放的歌他们多半没听说过,王盟最中二逗比,神曲和日漫主题曲各一半,师兄不和我们同流合污没放过歌,不过吴哥说他俩曲库差不多。

除锈工作进行到第二周时,眼看进展非常顺利,我手头的那一件效果显著,露出了藏在黑色铁锈下漂亮的金银纹饰。大家手上都轻松了不少,王哥闲不住嘴,开始提问:“天真啊,这批咋回事儿啊?14年拖到今天才做,济南所那边没人催?”

他问的是吴哥,万万没想到这次是师兄开口回答。

师兄说,这批铁器当时是济南市考古所的某个领导交付到文保中心修复的,交接时的原话是“这批不着急,9号坑出的东西不少,这批又挺碎,好几件残的太厉害又没有参照物不好补配*,多半不会展出,你们有空再修。”此后,没等修完,那位领导就升职调走,临走前并没有交代接手人和这批文物的动向。

我还不算入行,听了这些不太懂其中的隐藏信息,王哥已经恍然大悟:“合着是这么回事,那这批就算修完了送过去,那边估计也没法结款呗,怪不得一放三年,咱们所里文物多的修都修不完,谁还有空整这不给钱的东西。”

话题就此打开,接下来的一下午,我通过王哥和吴哥的嘴炮深切了解到该行业的个中滋味,的确远不如在象牙塔中想象的“我为国家修文物”那样崇高纯粹。

师兄那个下午说的话比我整个实习期里他其他时间的总合还多,在这样的反常中,我想起吴哥第一天跟我说的“小哥读研究生跟考古队”,试探着问了他那一阵的经历。

我猜是我脸上的那种高等学府中养成的“象牙塔”式的单纯和曾经的他如出一辙,师兄非常痛快地把他那一阵的经历三言两语讲给我听,甚至附赠了他自己的感想。他的字里行间罕见地带着浓郁的个人色彩,那些情绪平时隐藏在他波澜不惊的手指下,不露声色,只隐隐给我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和苍凉。

让我来还原一下师兄还年轻时的故事。那年的张起灵刚开始读直博,二十二岁的大好年华,胸中满怀要为文保行业奉献终身的赤诚,他被导师派去跟考古队实习,最开始的目的地是平粮台遗址*,他天真地以为终于能从学校实验室走出去,在一线修复文物,简陋的考古现场库房挡不住他的一腔热情,他想要为平粮台博物馆的陈列尽一份力。

然而现实很快击碎了他美好的愿景,平粮台只是个开始,张起灵很快就跟着考古队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奔波,陕西周原、山东瓜子庙、西沙群岛、广西巴乃、新疆楼兰。抢救性发掘,考古队进行的永远是抢救性发掘,他们赶在盗墓贼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后头疲于奔命。面对着盗洞和推土机下碎成一地的文物,他的心在疼过劲之后逐渐硬成一块石头。

他们不只要对付盗墓贼和房地产开发商,零几年的时候收藏热盛行,原本在考古队发掘时会来送吃送喝的纯朴老百姓也变了样子,在西沙,天天半夜都有当地人偷偷潜下水去摸“值钱的青花碗”,后来考古队不得不求助当地警方派人日日夜夜守在发掘现场。

那几年,张起灵眼看着考古队领队的脸从年轻变到苍老,领队越来越能喝酒,因为每到一处都需要先和当地人喝出点交情,才能保证考古队在那里的短短几个月可以安心发掘。最后他被导师召回学校的时候,领队拍拍他的肩膀,苦笑着说:“这可能真的是个和时代脱节的行业。”那时他指间袅袅的烟模糊了张起灵的视野。

回到学校的张起灵,手依然还是那么稳,可他越来越沉默寡言,他想起领队疲惫的身影,刚刚年过四十的中年汉子鬓边已有了白发,最后分别时他背脊弯成一道弧线。

师兄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,我听的惊心动魄,几乎要被浓重的悲哀淹没。修复室内气氛一时沉重,连中途过来围观的王盟都听得入了神。

王哥也是第一次知道细节,叹了口气,难得端正起来:“可不就是这么回事,考古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,说着被重视又其实永远胳膊拧不过大腿,随时要给各种现实的惨案擦屁股。不说那么远大,就说咱们这儿,每年要修的文物送过来,保险柜都堆不下,可工资还是就那么点。胖爷我就是个俗人,没小哥那时候那么高的觉悟,可也琢磨着不是滋味,唉,心态崩了崩了。”

吴哥反而笑了,他说:“小哥你就别吓唬小白了,到时候可别害的人家小姑娘一害怕转行去了。小白,你师兄这故事只讲了最开始那几年,后面还有十年呢,要是他一直像当时那么丧,早就转行了不是?其实意义本身就没有意义,你要非说考古能给未来社会生产做什么贡献,那恐怕的确没有什么,但你现在所修的每一件文物,都会给未来留下点东西。”

王哥一琢磨,也笑了:“是是是,就是这个理儿,你胖爷刚刚也被小哥描述的这个气氛给带沟里去了,咱们只要能给子孙后代留下点什么东西,就算只有一点,付出再多的艰难困苦也值得了。这个事儿,也就是对当年的小哥打击大了点,现在修了这么多年,早都不那么想了。是吧小哥?”

师兄点一点头,最后做了个总结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*”

我心里空落落的,似乎明白了些什么,可的确是轻松了起来。想不明白的事就别多想,我既然选择投身文保这行业,就还有几十年的岁月来一一体验个中的喜悦与心酸。

起码我知道,此刻看着马镳脱掉黑黢黢的外皮,逐渐露出精致可喜的本来面目,我是开心的。

那些隐藏在大环境之下的寂寞与苍凉,我甘之如饴。

————TBC————


*当卢:车马器的一个部件,位于马头,以纹饰漂亮精美著称,这批是仪仗器,精美程度更超过一般的实用器。

*IC:离子色谱分析。主要用于无机物所含阴阳离子的测定,用于推测文物埋藏环境。

XRF: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。可获得文物样品(如锈蚀等)的元素组成和含量,SEM-EDS(扫描电镜与X光微区分析)也可以获得相似数据。

*B72:丙烯酸树脂,最常用的粘接、加固、表面封护有机试剂,使用时溶于丙酮,3%左右用于封护,10%以上粘度大大提高,用于粘接。

*原始表面:文物清洗环节应达到的程度,对于金属来说就是除锈除到哪个位置,和初始表面即文物最初制造时的表面不同,原始表面的确定取决于文物个体本身以及所携带的信息,比如一件铁器的锈蚀上有编织物的痕迹,锈蚀就需要保留。

*全部矿化:就是锈透了,整个铁器都是铁的氧化物,如果要把锈蚀全部除去那铁器本身也就不复存在。

*脱盐:铁器中含有可溶性和吸湿性的盐,其溶解结晶作用可能对文物表面产生损伤,考虑文物稳定性,视情况对铁器进行深洗。

*残缺文物的补配:原则是必须有同时代(尽量是同一批)同器形的作为明确补配依据,否则残缺部分不允许自由发挥。

*平粮台:河南淮阳的一个龙山时代晚期的城址,叠压了从西周到汉的墓葬群,时间和发掘背景仍然是我瞎扯的。

后面的所有奔波和抢救性发掘,真假混杂,周原不论,西沙的确是我国水下考古的典范,楼兰古城也是零几年被盗掘的典型。

考古队的事都有参考,来源是高二看的一本考古学入门的记者采访实录,那本书详细地交代了零几年国内公众考古的现状。这里有些许艺术夸张。

不过这个直博实习就完全是胡扯了,现场只是初步保护,随后文物都要被送到实验室进行修复,野外条件简陋很多事情是做不了的。不过的确出土之后越快进行保护修复越有好处。

*《论语》:“曾子曰: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士应该具有坚毅宏大的品格;因为士要把实行和弘扬仁道作为自己人生的使命,为此要奋斗终生,死而后已。

17 Dec 2017
 
评论(25)
 
热度(442)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 温酒酒酒 | Powered by LOFTER